时间:2013-05-03 原文作者 :尚前名
央企作为国民经济的脊梁,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挑起了抗击地震灾害和灾后重建的重担,在特殊时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地震袭来,中央企业再次吹响了集结号。
“中国石化6万升柴油紧急增供雅安震区” 、“中航工业三六三医院迅速派出6支医疗队支援救灾” 、“中国联通紧急调集11辆基站通信车、85台油机 ,19支共200余人专业队伍赶赴现场”……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了解到,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后 ,国资委迅速反应,有效协调资源,对央企支援抗震救灾作出统一部署;众多央企不计得失 ,纷纷在第一时间启动预案,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全力支持抗震救灾 。
截至4月24日,共有49家中央企业及其所属200余家单位在灾区第一线参加抗震救灾 ,累计出动工程技术人员和救援人员8000余人 ,出动机械车辆3000余台套,调运成品油料15万余吨 ,调运食品 、饮用水12万多箱及价值3100多万元的药品,捐赠大米500吨 、食用油100吨、帐篷2000余顶 ,通过民航转运救灾物资80多个班次200多吨。
“中央企业肩负的使命之一就是承担保障责任。在特殊时期,更要发挥央企的这一特殊作用 ,承担起抗震救灾的艰巨任务 。”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 ,国资委研究中心竞争力研究部部长许保利谈到 ,此次抗震救灾 ,众多企业都积极参与,但央企无疑是其中的急先锋和主力军。尤其是在恢复油 、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钟宏武向本刊记者解释说 ,正是基于所处的重要地位和肩负的特殊使命 ,央企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要远高于其他企业 。“不仅体现在具有完善的应急救援预案,更体现在有强大的应急保障能力 。”
目前 ,抗震救灾尚未结束 ,央企的行动不仅仍在继续,而且已经着手更为艰巨的灾后重建准备。
快速反应各司其职
应对突发事件,速度至关重要 。尤其是抗震救灾 ,区区72小时的黄金救援时间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做“时间就是生命”。
本刊记者了解到 ,地震发生后,国家电网所属四川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和I级应急响应 。地震发生后不到40分钟,四川公司应急中心便派遣应急队伍携带2台动中通 、卫星电话、对讲机等通讯设备赶赴现场查勘灾情 ,同时调集充电方舱 、无人飞机等特种装备,奔赴震区。
国电集团同样行动迅速 。地震发生后4个小时,国电集团所属大渡河公司就赶赴雅安市政府 ,介绍救援准备情况 ,表示要全力以赴进行救助 。至4月20日17时30分 ,首批42人抢险队伍带着2台平板车 、2台装载机 、3台交通车 、2台反铲设备、大量手持机具,抵达雅安震中区域芦山 ,并根据当地政府的部署投入到抢险救灾中 。这是最快一支到达震中地区参与道路抢险的央企救援队伍 。
地震发生后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董事长周吉平第一时间作出了“山塌路断,油不断 、气不断”的承诺。21日下午5时许,中石油第一车成品油运抵四川雅安市宝兴县 。这辆油罐车从阿坝州出发翻过嘉金雪山多走500公里 ,成为震后送达宝兴的第一车油 。为保证雅安地震灾区成品油供应 ,中石油紧急从乐山 、眉山 、成都及甘孜销售公司增调20台油罐车驰援灾区 ,向雅安地区增调油品2000吨 。
而刚刚组建的中国铁路总公司则对集中抢运抗震救灾物资作出专项部署 。为保证抗震救灾物资运输 ,铁路部门特事特办 ,组织调动全国铁路力量 ,快装快运快卸,一切为救灾物资让路。
本刊记者了解到 ,截止到4月24日早上6点,铁路总公司共开行救灾物资专列59列880车,运送燃油 、医疗设备、药品、食品(含饮料和水)39222吨 ,棉被 、帐篷等106655件 。其中,帐篷116车69957件,棉被29车20693件 ,医疗物资及药品16车672件 ,油品(含航煤)652车 、36247吨 。
“中央企业要用行动证明 ,在国家和社会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和危机时 ,中央企业靠得 。诺霉,拉得动,打得胜 ,能够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在接受采访时,一位国资委的内部人士坚定地表示 。
彰显央企优势
“相比较其他企业 ,央企在应急救援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许保利表示。
首先 ,组织动员能力强 。“当发生地震的消息传来 ,正在听取各厅局季度工作汇报的国资委党委紧急召开会议 ,立即研究部署了中央企业抗震救灾工作。”国资委上述人士告诉本刊记者 ,在随后下发的紧急通知中 ,国资委针对不同企业明确了各自的任务和责任——电网、电信 、石油企业要千方百计抢修受损设备和线路 ,调用应急设施和装备,使受灾地区尽快恢复供电 、供油和通信;地处灾区及附近的中央企业要立即行动 ,按要求调运工程设备;有关建筑施工企业要组织抢险队伍参与抗震救灾;航空运输和物流企业要全力保障救灾急需物资的运输;有关中央企业要认真做好救灾急需的药品 、食品、帐篷、衣被等物资的生产调度 ,全力保障灾区需要,为抢险救灾提供必要保障 。
本刊记者了解到 ,对于国资委的安排,各央企积极主动,而且为了更好了解灾区的真实状况 ,提高抗震救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众多央企领导亲临一线靠前指挥 。例如 ,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在地震发生当天就赶赴川西机器受灾现场部署抗震救灾工作;为了更快地恢复通信,中国联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钧安在震后亲自带队前往灾区指挥抗震救灾通信保障工作……
其次 ,应急行动能力强 。“央企大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企业规模大 、综合实力强,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而特殊的社会影响力。”钟宏武告诉本刊记者 ,正是基于所处的重要地位和肩负的特殊使命 ,央企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要远高于其他企业 ,“不仅体现在具有完善的应急救援预案,更体现在有强大的应急保障能力 。”
本刊记者从中石化集团公司了解到 ,地震发生后 ,中石化在开辟了救灾车辆绿色通道、确保通往灾区途中所有加油站24小时顺畅运行的同时 ,迅速派出多支抢险救援队争分夺秒奔赴地震灾区,参与抢险救援 。
需要强调的是 ,分别被派往雅安芦山县和宝兴县的两支中石化救援队 ,都有独特的专业优势,设备精良 、作风过硬 ,既有生命探测仪等先进装备 ,又有大型工程设备 ,能在复杂环境下实施救援工作,并快速有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
其中 ,普光应急救援队分乘抢险救援车 、消防水罐车 、通讯指挥车 、运兵车、指挥车等5台车辆,携带2台雷达生命探测仪 、120余套抢险救援器材 、30余种急救药品 、8吨饮用水,该救援队曾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的前5天时间搜救出73人 、救助伤员100余人 。
“必须承认,中国企业 ,尤其是央企在灾难中表现的进步显而易见 。”钟宏武认为,此次雅安地震 ,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中表现得更加成熟和从容。除了捐款之外,还注重通过发挥自身的专业和技术优势来进行灾难救助 ,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
重视社会责任一以贯之
在许保利看来,央企积极参与各类救灾行动 ,履行社会责任 ,是有光荣传统的 。
比如,在5年前的汶川大地震中,中国石油就曾打破常规突破区域界限 ,集全公司之力,从四面八方紧急增调成品油入川,保证救灾用油。中国石化则加班加点,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了灾区的天然气供应 。在2010年的青海玉树地震中 ,尽管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自身损失巨大 ,但它们还是克服重重困难,开辟了100多条加油绿色通道方便外来救灾车辆及时补给燃料,并建立了24小时保障制度,确保了救灾一线可以随时调派 、运输救灾和后勤保障物资。
作为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的主要撰写人,钟宏武对中国各类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情况曾作过深入的调查 。“从历年的情况来看 ,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指数均遥遥领先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其中中央企业近年来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指数年度增幅最大 。”
“央企重视社会责任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 ,是由其性质和使命所决定的 。”国资委人士谈到 ,和所有企业一样 ,央企也是为股东利益服务,但所不同的是 ,央企的股东是国家和全民 。因此 ,理论上来说,央企没有自己的利益,只有国家和全民的利益。只要是为国家和全民的利益服务,无论会否产生经济效益 ,都是央企的分内之事。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成立之初 ,国资委就高度重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工作,并要求中央企业发挥表率作用 。2008年国资委出台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2011年 ,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十二五”和谐发展战略实施纲要》 。
这些措施,有效地推动了中央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2012年5月 ,国资委又成立了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指导委员会,进一步加强了对央企履行社会责任的工作指导 、战略决策和制度完善。不仅如此 ,国资委还将社会责任管理列入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活动的重点专项 ,推动中央企业建立完善履行社会责任的长效机制 。
(本文章摘自《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