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林火灿 陈振强 发布时间:2015-03-24
在治理雾霾的硬措施中 ,煤炭消费减量化已经被列入实施的重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 ,将“促进重点区域煤炭消费零增长”。在煤炭消费减量化渐成趋势的背景下 ,煤炭产能却仍在加快释放。煤炭产量居高不下是否会使已经产能过剩的煤炭产业雪上加霜?煤炭产业如何应对供需失衡进一步恶化的不利局面 ?
煤炭消费的“口子”正越收越紧 。
根据部署 ,我国将促进重点区域煤炭消费零增长。这意味着京津冀 、“长三角” 、“珠三角”等地区在落实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的同时,必须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 ,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去煤”顺应雾霾治理
当前 ,雾霾已经成为“全民公敌” ,而燃煤污染则被认定为雾霾形成的主要“元凶” 。
根据环境保护部公布的信息,2014年,在京津冀 、“长三角”、“珠三角”区域 ,以及直辖市 、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74个城市中 ,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前10位城市分别是保定、邢台 、石家庄 、唐山 、邯郸 、衡水 、济南 、廊坊、郑州和天津。
中国能源网首席执行官韩晓平告诉《经济日报》记者 ,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既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也是燃煤密度最高的地区。其中 ,天津每平方公里的燃煤量为每年5000吨 ,上海为10000吨,河北东部发达地区达到3000多吨 。
“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但是,人们对于煤炭的利用方式过于粗放,也使煤炭消费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韩晓平说 ,“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 。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作出的郑重承诺 。”
市场供需矛盾或加剧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此前印发的《重点地区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管理暂行办法》,到2017年 ,北京市煤炭消费量比2012年减少1300万吨,天津市减少1000万吨 ,河北省减少4000万吨,山东省减少2000万吨。此外,“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煤炭消费的减量化方案仍在制定中 ,将在今年6月底前向国家发展改革委 、环保部等上报减量目标 。
此前国务院印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明确提出,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 。这也意味着 ,未来几年内我国煤炭消费总量将持续减少 。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所教授林伯强表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提质增效,高耗能产业将大幅压缩,落后产能将加快淘汰 ,加上非化石能源快速发展 ,煤炭消费需求放缓是大势所趋 。
煤炭消费需求萎缩已经初见端倪 。2014年,电力、钢铁 、建材3个行业耗煤同比下降3.4% 、1.4%、1.1%,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已从66%下降到64.2% 。
“值得注意的是 ,近年来 ,我国煤炭产业盲目扩大规模 ,煤炭产业产能过剩问题更加严重。”林伯强说 ,随着重点区域煤炭消费零增长 ,以及其他地区煤炭消费减量化,煤炭行业供大于求的局面将继续扩大。
随着供求关系矛盾的进一步加剧,煤炭将进入微利时代 ,而煤炭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将进一步白热化 。今年3月份以来 ,不少大型煤炭企业采取了直接或间接降价的方式,打起了“价格战”。其中,神华方面提出 ,3月份接货量在16万吨以上的客户可享受“2∶1”优惠政策 ;同煤集团在2月份和3月份接连推出优惠 ;中煤针对固定销售点及北方港下水煤 ,也出台了新的优惠价格 。
煤炭清洁利用才是出路
受供需失衡的影响,当前 ,煤炭经济运行面临着十分不利的局面 。2014年,我国煤炭企业亏损面在70%以上 ,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 ,一些企业减发 、欠发工资问题突出 。
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预测 ,2015年 ,全国煤炭市场供需关系将逐步得到改善 ,但受多种因素影响 ,企业经营压力依然较大 ,行业运行态势严峻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表示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煤炭需求低速增长与产能结构性过剩,以及进口煤保持高位将成为常态,煤炭供应总量宽松态势不会发生明显改变 。
“煤炭行业要脱困 ,短期内必须限产,同时遏制违法违规生产 、超能力生产和不安全生产。”林伯强表示,煤炭产业要从根本上找到出路 ,关键在于走煤炭清洁化利用之路。
“降低煤炭消费在经济增长能源总消费中的比重 ,并不意味着经济增长中需要的能源总量会降低 ,而是要增加清洁能源占能源总量的比重 ,使能源结构得到优化。未来煤炭企业若能在清洁煤炭 、煤化工领域有所建树,就能引领行业向着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交通银行能源分析师竺暐分析说 。
记者了解到,为加快推动煤炭洁净化利用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已经明确提出,将加快发展现代洁净煤技术 ,注重提高原煤入选比例和回收率,发展煤炭资源综合利用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倡导煤炭按商品煤计量 、按热值计价 ,实现煤炭企业由生产销售原煤向销售商品煤 、洁净煤转变 。
(本文章摘自3月24日《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