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企业报 发布时间:2016-11-08
今年下半年 ,国有资本运作平台动作频频 ,先后成立了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和国企结构调整基金 ,而这两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巨无霸”的成立也表明国资改革开始动真格的了 。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梁军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 ,“成立国资PE,通过国资PE以市场化为主要依据的投资行为,参与到需要混改的国企项目中,是有积极意义的 。毕竟 ,国资PE是具有一定的政府战略意图背景 ,还不完全是‘唯利是图’ 。这有助于使混改(含有非公有资本成分在内)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国资PE发展势头良好
按十八大的战略部署,以“管资本”为主将成为国资改革的新常态 。而作为管资本的重要运行载体 ,各地各企国资平台推出的国资PE(由国家部委、各级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在GP中持股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不容忽视。有报道指出 ,国资PE早已呈现全面多地“开花”的局面 ,且市场化风格迥异 。
事实上 ,从2014年开始 ,广东、北京 、云南等地相继成立国企改革投资基金,每只规模都在50亿元—400亿元之间。深创投 、达晨创投 、中信产业基金 、建银国际 、江苏高投等本土优秀的VC/PE机构,无一不带有国有体制的烙 。纱艘⒌募だ、人事变动讨论 ,也从来都是PE业内热议的话题。
资本的嗅觉向来都是最敏锐的。作为国资大 。蕉蟾母锍氏殖隼吹“山东模式”引起广泛关注 。今年初,山东国惠改革发展基金成立,这也是山东首家专门为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服务的发展基金 ,标志着山东国企混改大幕正式开启 。国惠改革发展基金董事长苗伟说 ,山东成立专门的改革发展基金,通过资金入股来改善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 ,让运行机制更加灵活 。“通过我们参股可以使国有企业实现股权多元化 ,虽然是国有资本控股 ,通过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有一个更好的民营化的机制 ,就会对管理层职工有更大的分配激励的权利和制度 。”
“尽管国有资产的终极出资人是国家,但是不同层级与利益主体的国有资产出资人 ,相互之间的制衡还是存在的 。”在梁军看来 ,国资PE参与国资混改同样可以达到改革目的 ,“国资混改的目的有很多 ,但是对于国资国企,尤其是对于国资监管机构来说,就是要通过混改,实现股权多元化,以达到‘相互制衡、协调运转’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与非公有资本混合是一条重要路径,但绝非唯一。国企与国企混 ,国资与国资混 ,也是一条可以尝试的路径 。”
国资PE需“接地气”
国资改革,正是当前资本市场最独一无二的大主题 。国有金融企业总资产已超过130万亿元 ,国有非金融总资产也已跨过100万亿元大关,多位受访人士表示 ,未来5到10年,将是国资改革的爆发期。
然而 ,大部分国资PE在参与国资混改的过程中却被泼了冷水 。业内有传闻指出,国资PE的劣势在于激励机制不到位和难以持续。许多优秀的PE人才由于激励机制远不如民营和外资PE而纷纷跳槽 ,这样也导致国资PE往往投了一两件好案子之后就难以持续 。
近日,投中信息发布的一则报告也着实印证了这一说法。报告指出 ,国资PE人员流动的主要原因在于国资PE内部激励机制不完善 ,国有股东通过股东分红拿走了大部分管理费和Carry(核心激励机制) ,管理团队获得的Carry极少 ,还需经过股东会审批,且缺乏股权激励,导致高管纷纷出走 。
毋庸置疑 ,PE是带资源的资本,以其优异的资本整合能力、社会关系融通力 、广泛的信息渠道等,成为国资改革的“好伙伴” 。“国资PE在平民PE的基础上多了一层政治色彩,更像是多了一个保护伞和通行证 。”梁军在肯定国资PE强大的资本吸纳和管控能力的同时也表示了自己的担忧 ,“国资PE在参与国资混改时需要注意的是,国资PE本身的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要向市场化靠拢。PE行业是投资领域的尖端,需要高度灵活 、严谨和进取性。如果国资PE还是沿用国企既有的决策机制 ,那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最大意义。换言之 ,国资PE的运行机制,既是国资混改本身所需 ,又是在为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探路。如果国资PE风生水起,‘管资本’的说法就水落石出了 。”
国资PE要做好“风向标”
一家不愿意披露姓名的PE机构的工作人员向《中国企业报》记者透露 ,基金好坏取决于团队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现在的国有资金特别是大型金融机构大都成立自己的管理公司 ,自己招聘投资人员 ,LP和GP不分,激励机制也不到位 ,管理团队难以稳定 ,谈不到创品牌,而没有好的品牌的基金公司往往难以长久。”他认为 ,“国有PE不会尽心去帮企业做营销 、渠道,因为它们部门之间有很多利益隔阂 ,很难去借用其他部门资源 ,只是可能在资金方面帮助会更大一些 。说到底 ,还是官本位色彩太浓。”
对此,梁军认为 ,国资PE可能没有市场化的私人PE那么嗅觉灵敏 ,没有那么风格凶悍 ,“但是 ,国资PE一定比之更了解国资国企的实际情况 ,对国资国企混改项目的信心更充足 ,更稳健。因此 ,国资PE对带动私人PE机构跟进国资混改投资 ,具有风向标的作用 。另一方面 ,可能国资PE的投资 ,会比私人PE机构投资持有更长时间。对于好项目,早一点进入 ,晚一点退出,分享的红利自然会更可观一些 。如果如上所言,国资PE不断做大 ,将十分有利于国资监管机构在宏观层面上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实现国有资本的进退腾挪” 。
本文摘自:《中国企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