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17-04-14
经济日报北京4月13日讯 记者刘瑾报道:今天,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 ,邀请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总会计师沈莹介绍2017年一季度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 ,并答记者问 。沈莹表示 ,一季度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万亿元 ,同比增长19.2% ,累计实现利润3120亿元,同比增长23.2% ,双创近年来同期最佳业绩 。
央企盈利面扩大
“一季度 ,中央企业在去年恢复性增长的基础上巩固了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 ,实现了‘开门红’” 。沈莹表示,今年以来,中央企业紧抓市场向好 、需求升级和“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加快实施的有利时机 ,及时调整优化经营策略 ,加强生产经营组织 ,重点产业经营平稳 ,主要经营指标稳中向好 。
数据显示,一季度,102家中央企业中91家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9家企业盈利 ,81家企业增利,43家企业效益增幅超过10% 。
“99家盈利是央企盈利面最大的一次 。”沈莹说 ,今年一季度最大的特点是,石油石化、钢铁 、有色、煤炭等传统产业效益逐步回升,先进制造业、医药、现代服务业等行业效益贡献稳步提升 ,开启了经济效益增长的“双引擎”。钢铁 、煤炭、石油石化等行业在去年同期是下滑状态,而今年一季度呈回升态势 ,这对中央企业的效益趋稳向好作了很大贡献 。
沈莹解释说,出现这一良好局面 ,主要是因为抓住了大宗商品市场回调的有利机遇,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 ,特别是钢铁 、煤炭去产能工作 ,积极开展重组和调整工作,提高了存量资源的配置效率 ,同时狠抓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和精益化管理,激发了经营创效活力 ,推动了效益增长 。
向好态势有望延续但增速将收窄
“中央企业实现首季‘开门红’,表明了整体宏观经济企稳向好 、市场供求改善,更展示了中央企业在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认真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 ,着力转型升级 、提质增效等方面作出的不懈努力,这是恢复增长动力最稳固的来源 。”沈莹表示 。
从发展趋势来看,支撑中央企业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有不少有利因素。一是大宗商品价格企稳向好,工业品出厂价格连续7个月稳步上涨 ,预计后市价格趋于稳定;二是需求增长乏力状况有所改观 ,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持续加快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加快实施,外贸进出口双双由负转正 ;三是企业预期明显改善,3月份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8% ,连续8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大多数中央企业经营信心显著增强 。
“中央企业运营确实面临着很多不确定 、不稳定因素 。”沈莹说 ,比如贸易摩擦增多、汇率波动加大,企业生产 、融资成本上升等。中央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化解过剩产能 ,处置“僵尸企业”等方面的改革成本支出压力也在增大 。
沈莹表示 :“综合这些有利和不利的因素 ,我们觉得机遇和挑战并存 ,稳中向好的态势会进一步巩固,但效益增速可能会有所放缓 。”
沈莹表示 ,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将继续加强研判 ,克服不稳定因素,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狠抓目标责任落实,二是进一步深入开展降本增效工作 ,三是加大处置“僵尸企业”的工作力度,四是做好化解过剩产能工作 ,五是做好压缩管理层级 、减少法人单位工作,六是加快科技创新 ,七是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努力保持好稳中向好态势 。
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今年年初的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提出 ,今年央企利润额力争同比增长3% 、努力达到6% 。
沈莹表示 ,努力保持开局的良好态势 ,实现全年发展的任务目标,需要在进一步深入开展降本增效 ,加大处置“僵尸企业”工作力度,做好化解过剩产能、加快科技创新以及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发力。
据了解 ,今年中央企业将化解钢铁过剩产能595万吨 、煤炭过剩产能2473万吨 ,并推动发电企业开展提质增效专项工作 ,优化存量煤电资源配置 ;完成300户“僵尸企业”处置任务 ;全年实现法人单位减少8% ,加快实现“瘦身健体” 。
就有关雄安新区的提问,沈莹说 ,国资委积极支持央企按照雄安新区发展规划做产业对接,特别是在新区的有序建设开发过程中 ,发挥央企的主力军和排头兵作用 。国资委将做好中央企业的引导和指导工作,让中央企业在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摘自:《经济日报》